假期里,孩子沉迷手机真的管不了?这五个方法赶紧试试 !
近日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进校园,引起坊间关注。
时值假期,许多家长又开始担心起孩子的居家手机管理问题。没了老师的监督,孩子们捧着手机一坐就是一整天,父母看着着急,一不小心就引起“家庭战争”。
假期里的手机,真的管不得吗?今天,我们就与您一起讨论这个难题的解法~
春节期间,家人团聚,大家一起看春晚、备年货、抢红包……家长拿手机玩得不亦乐乎,孩子自然也加入了“战队”。
面对这焦灼的战况,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没收手机,让孩子收心。但是现在很多作业和课程都要在网上完成,想要隔离孩子与网络的接触,围追堵截实难奏效。如果强行打击,孩子往往会愈发上瘾。
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?
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,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产品,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,就像父辈年轻时通过读书看报、听收音、看电视来获取信息一样。
其实,面对手机家长们不用如临大敌,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。
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获取惊喜和奖励,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,而手机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。游戏通关后的各种金币奖励让人兴奋;社交软件的消息让人感觉被需要;娱乐视频则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情绪高潮……
手机除了让孩子获得满足感,它还可以让孩子得到“专注的陪伴”。签到活动可以让人每天获得勋章一类的奖励,游戏中的每一步操作能立即获取精准的“回应”,电脑程序时刻在向孩子反馈“你太棒了!”“继续加油!”。而在生活中呢?孩子们在家长身上很难得到这样专注的陪伴。忙事业、忙家务,很多家长在回应孩子这件事上做得远远不够。
孩子沉迷手机,父母应该如何做?
手机这件事儿,父母“身教”很重要!如果您自己都非常依赖手机,又谈何控制孩子玩手机呢?其实,很多孩子的上瘾行为都受家长影响,家长在家拿手机玩游戏看视频,孩子自然会去模仿,家长不在的时候,他们就偷着玩。再者,孩子玩游戏或刷短视频,大部分是用大人的帐号,如果从一开始就和孩子约定并保管好自己的帐号,就不会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育儿先育己,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。家长们要严于律己,严格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,尤其是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,要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,做到专心陪伴。
帮助孩子明确手机的定位心理学认为,一个人注意力过度集中于一个兴奋点上,就会忽略周围其他事物。如果孩子一直用手机玩游戏、刷视频、听音乐,就会产生心理依赖,认为手机的功能就是娱乐。
这个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学习一些手机的其他应用,改变孩子对手机的单一认识,让他意识到手机除了娱乐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用途。
除草的最好方法,就是种上庄稼。家长要指导孩子使用手机辅助学习,让孩子意识到手机也是一种学习工具。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兴趣,为孩子选择一些学习软件,有目标有选择地引导孩子利用手机学习,既获得了知识,又拓展了兴趣。
当然,在手机上学习和查阅资料的时候要注意屏幕时长,保护好眼睛。规律假期作息时间寒假来了,孩子不能放养,家长要引导孩子规律作息,按时起居,有序生活。
如果不能把计划平均细化到一天的每一个时间段。起码要对一天中的相关任务做好统筹,合理安排学习、玩耍、运动的时间,把握进度。当然,时间安排也并非一成不变,如果春节期间有相应娱乐其他安排,家长要提前跟孩子沟通,合理调整逾期的计划。
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作息时间表的制定,不可全权代办,否则制定出来的计划脱离了孩子的实际,孩子只会一味的抗拒。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最合适的作息时间表。如此一来,孩子会更容易接受,家长也方便管理,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计划能力。
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这一点无可厚非,只是智能手机将孩子的玩耍局限于一块小小的屏幕。
我们要让孩子知道,电子产品带给人的快乐是短暂的,父母要学会带着孩子体会人生更多的快乐,除了那一方小小的屏幕,还有更多的幸福值得他们去发掘。
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,哪里还会去沉迷电子产品呢?
家长可以趁假期培养孩子的兴趣,让孩子把时间投入到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上。寒假是亲子相处的好时机,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,让孩子和自己一起运动,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,让孩子体会手机之外的乐趣。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,例如,同学的生日会、社区的联谊会,图书交流会、英语角等等。
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就是因为缺少朋友,缺乏社交,生活单调。当孩子拥有充实而丰富的生活,就不会依赖手机这个“电子朋友”了。